全球首次!“海哨一号”多极化非沿迹SAR成像在轨成功验证
字号:【大】 【中】 【小】
近日,由齐鲁空天信息研究院研制的“海哨一号”卫星合成孔径雷达(SAR)载荷,成功完成全球首次多极化非沿迹SAR成像技术的在轨验证,并获取高质量SAR图像,标志着我院在微波遥感领域取得重大突破。
该技术打破了传统沿卫星轨迹观测的局限,拓展了SAR卫星的观测场景,可对河流、海岸线、输电线等长曲线目标实现高分辨率灵活成像,并结合多极化特性,进一步提升目标识别与分类能力。另外,该技术在提升观测效率的同时显著降低数据冗余,为我国水利工程监测、电力设施巡检等行业应用提供强有力支持。
未来,该技术还将与智能计算平台深度融合,加速推动SAR卫星遥感向智能化、精准化和实时化的方向发展。

图1 传统与非沿迹SAR观测对比

图2 黄河滨州段双极化非沿迹SAR图像

图3 长江南京段双极化非沿迹SAR图像
图中蜿蜒的河道、桥体结构轮廓、沿岸电塔、密集的船只、水流波纹形态、错落分布的建筑等元素层次分明、细节特征清晰可辨。
以上内容由三十三室提供。